各位先進:
今天台北好熱,車子上的儀表板顯示室外溫度有39度,台北熱爆了!
相較於高雄只有34度,台北市的熱島效應實在嚴重,只有靠綠化、多種樹、建置綠屋頂、和透水鋪面,增加蒸散作用,把地面的熱帶走! 柯P今年積極推動田園城市,希望能多種菜和綠化,應該是希望能降低都市熱島效應吧!? 產發局下午邀我們屋頂綠化資材的廠商到圓山花博公園,徵詢到那裡周末設攤,讓花博公園成為台北市綠屋頂資材的供應諮詢中心,大家都很有興趣也很興奮。
沒想到回到內湖大湖山莊街,卻發現人行道的水泥磚被挖起重鋪,而水泥磚下打了一層厚厚的混凝土,還留了伸縮縫。本來應該利用重鋪水泥磚的機會,將樹穴間的混凝土打通,連成帶狀樹穴,給這些種植多年的大樹多一點生長空間,讓樹木結構更穩固。如今變成這付德性,完全不考慮行道樹長大了,需要更大的植穴空間,實在是……!
怎麼別的縣市像宜蘭都在推透水鋪面,但首善之都的台北市還待在上個世紀,不知道要增加都市透水鋪面呢?
其實這種設計和做法是違反今年6月2日公佈施行的臺北市新建建築物綠化實施規則的第十三條之三:
第一類建築基地面臨道路設置人行步道之公共開放空間或無遮簷人行道者,應符合下列規定。但都市計畫另有規定或
經臺北市都市設計及土地使用開發許可審議委員會審議同意者,不在此限:
(一)沿街一點五公尺範圍內應種植喬木類作為行道樹,株距應為四公尺至八公尺,分枝高度距地面二點五公尺以
上。
(二)單獨植栽穴面積,大喬木四平方公尺以上,中喬木二點五平方公尺以上,小喬木一點五平方公尺以上。帶狀
樹穴面積,單株大喬木二點五平方公尺以上,單株中、小喬木一點五平方公尺以上,且帶狀樹穴寬度至少一
公尺以上。
大湖山莊街人行道有一大部份是緊鄰大湖國小(第一類建築基地) ,既然要重做人行道,怎可不遵守自己訂的實施規則呢? 希望有心人士及市府官員能夠研究一下,為這些可憐的樹木爭取法定生存權!
更氣人的是施工時對現地樹木毫無保護,只用麻袋包裹! 那還不打緊,原先設計1.5米x1.5米的樹穴內被灌進了混凝土。
本來有1.5米x1.5米,共2.25平方米的植穴面積,卻被混凝土填成1平方米!比沒更換水泥磚前更糟!這教這些樹怎麼活下去?更過份的是,原有保護樹穴內土壤的花台被敲掉後不再砌回,直接把混凝土灌到樹根四周,這棵在路口的十四、五米高的黑板樹可能開始它的死亡螺旋,應該是指日等死了呢!
而這條人行道是大湖國小的小朋友上學的必經道路,這些行道樹的樹穴環境如此惡劣,樹木應該會愈來愈衰弱,可能會無預警的倒伏! 路旁的停車格內的汽車也會遭殃! 應該要阻止營造廠繼續施工,先給這些行道樹原來的樹穴空間才是!否則家長們怎麼放心讓自己的寶貝走這一條高危險的路?
而混凝土的pH值非常鹼的! 樹穴裡的土壤已經不適合樹木生長了!應該把混凝土挖出來,而且不要破壞樹木的根系!
上星期新加坡國家公園局的蔡福祥資深處長介紹,新加坡只要和綠化有關的工程都要送到國家公園局審批,以確保正確施工方法的設計和執行。新加坡共有四百多位認證樹藝師,其中一半是在國家公園局。所有綠化相關工程一定要聘有樹藝師的公司才能承攬,並按照工程大小,會要求承攬廠商負責此案的樹藝師的人數。曾有廠商因負責該案的樹藝師生產請假,廠商沒有遞補臨時人員而被重罰,這樣來保護他們的綠色資源並確保綠化的品質!
看到大湖山莊街人行道換鋪面,既不注重透水,也不管樹木死活的,很明顯的是由不懂或不重視樹木資源的人設計及執行的!為甚麼不能像新加坡一樣,讓公園處參與人行道透水鋪面和樹木的施工保護呢? 這些樹在如此惡劣的樹穴環境下成為危木,颱風來時倒伏,不是要公園處負責嗎? 為何不在設計及施工時就讓綠化專業進來呢? 甚麼時候我們參與綠化工程的官員也能考考樹藝師,關心一下樹木的生存環境?
像這種以水泥磚下用混凝土先打底的做法,會造成不透水人行道。國外多用結構模組來擴大樹穴空間,並讓擴大的樹穴成為雨水回收的空間。而樹穴開口就是雨水的入水口,所以邊緣會比較低,方便雨水流入樹穴。
森林法修正案通過一年多了,樹木保護專業人員的認證培訓制度還沒預告,我看芸芸眾樹已是哀鴻遍野,拜託拜託再拜託,別再拖了吧!
李有田
台灣都市林健康美化協會理事長